福州夏令营期间,想家是孩子们遇到的巨大挑战之一,特别是对于那些从未离开过父母的孩子们。但如果小朋友能有个小伙伴在身边一起玩,就会冲淡思家的情绪。所以有些家长会选择让孩子跟好朋友一起报名,而对于单独报名的小朋友,如果在前几天,没有交上朋友,想家的情绪则会迅速漫延,特别是傍晚吃完饭后休息的时候。
而老师们要做的就是迅速让孩子们熟络起来。比如通过拓展游戏让大家认识彼此,让班长或有伴的小朋友或交际能力较强的小朋友主动跟没有伙伴的小朋友交往,或者让想家的小朋友展示自己的特长,在班上当小老师,从而帮助他找到自信和归属感,吸引有相同爱好的小朋友主动跟他交朋友。
(一)
在本次福州夏令营中,我遇到的一位想家的小朋友是雨薇。本来跟好朋友说好了一起参加,后来好朋友有事临时取消。
为了让孩子多喝水,防止想喝水的时候找不到水杯,老师要检查学生上课吃饭时有没有带上水杯。
营期第三天,雨薇小朋友的水杯丢失,这对于一向严格要求自己的她来说也许是个导火索,再加上尚未交到好朋友,所以开始想家。令我欣慰的是,在我偷偷告诉一些小朋友,希望她们主动跟刘雨薇交往后,一些小朋友完成任务的效率高,不久就蹦蹦跳跳地来到宿舍,笑着跟我说,跟雨薇已经是好朋友啦!当然,刘雨薇本身也是个非常讨人喜欢的小女生,后来很快跟小朋友们打成一片。
(二)
静圆小朋友白天没有丝毫想家的情绪,但是夜里醒来会哭泣。老师只需哄一哄便会睡着。或者睡觉前老师哄着入睡,夜里就不会哭。即便夜里再怎么想家,醒来脸上依然挂满笑容。我不禁感叹,这就是孩子呀!无忧无虑,情绪来得快,散得也快。
(三)
第七天是家长开放日。有几个适应得很好的小朋友,见到妈妈后,便哭着央求妈妈把自己带回家。笑语便是其中一个。后来,在想家的晚上,她会拿着跟妈妈的合照看了又看,然后放到枕头底下。有天睡前,她说妈妈的照片找不到了,便哭着要和我睡。
再后来,她会跟我说:“老师,怎么办,我又想妈妈了。”
我说,“那你就把我当妈妈吧!”
在去桐城游学的大巴上,她正要跟我讲些什么,无意识地喊了声“妈妈”。转头看到我后,发现叫错了。我笑,她略带腼腆地笑着说:“你不是说可以叫妈妈吗?”
(四)
另外一位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雅静小朋友。同样是家长开放日见到妈妈后哭着想家,眼泪还没干,又转身去安慰身边的好朋友。想妈妈的时候,她会安静地躺在床上,然后突然从床上爬起,笑着跟我说,自己想通了,这几天要开开心心的,为什么还要想妈妈,可我分明心疼地看到了她说话时噙着泪水的眼睛。
她说,下次就适应了吧,下次就不会想妈妈了……太容易的事情往往不会让人有所成长。我相信,在思念中,雅静已经超越自我,变得更加坚强和独立。
后记
其实,我很想感谢这些想家的小朋友们,不长不短的13天福州夏令营活动,她们已然用生命感染了我,并且,让我在哄她们睡觉的过程中,有了当妈妈的奇妙感觉。